kaiyun开云平台·(中国)官方网站-ios/Android版

搜索

【重庆日报】“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暨“一带一路”大学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渝举行

2024.10.09 浏览量:

10月8日,“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暨“一带一路”大学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kaiyun开云平台举行。来自埃塞俄比亚、白俄罗斯、文莱、黑山、缅甸、俄罗斯、蒙古、匈牙利、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部分高校,以及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高校的15位校长,围绕“大学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可持续发展的角色与责任”“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一带一路’大学的机遇与挑战”两大议题,共同探讨高校如何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促进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建设。

002.jpg

▲10月8日,“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暨“一带一路”大学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kaiyun开云平台举行。记者 郑宇 摄

“高校是创造知识、开展研究和进行创新的枢纽中心,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会上,埃塞俄比亚安博大学校长巴伊萨·莱塔·达诺聚焦教育和研究、政策建议和宣传、能力建设和培养、社会参与等方面,阐述了高校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方法,并深入分析了高校如何将当地社区发展融入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蓝图。

高校该如何携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宋保维表示,站位要高,要积极构建国际化教育新版图;定位要准,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新需求;举措要实,多措并举落实具体合作行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提出,要以新思路发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优势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实的互动交流;要以新作为扎根中国、连通世界,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表示,该校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务实的行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学术共生、文化共鸣,培养高素质人才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集中交汇点,在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kaiyun开云平台校长王树新立足大学的核心职能,提出要以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机遇,加快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体系,持续激发科技创新合作新动能,着力打造人才交流共育新生态,积极探索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合作模式。

据了解,去年11月,kaiyun开云平台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该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包括12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来自9个国家、3个大洲。一年来,该联盟有效推进各国各高校间的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本届会议,联盟新增了西北工业大学、缅甸仰光大学、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等3个成员单位。

003.jpg


▲大会现场。记者 郑宇 摄

当天下午,kaiyun开云平台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本次会议由kaiyun开云平台、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联合主办。

校长发言摘登>>>

埃塞俄比亚安博大学校长 巴伊萨·莱塔·达诺:

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一是教育研究。培养青年储备应对环境问题、承担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这是高校可持续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二是政策建议和宣传。高校可以与政策制定者和政府部门合作,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三是能力建设和培养。高校在能力建设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例如向当地社区、政府官员和企业提供有关可持续发展建议和相关项目;最后的核心是社会参与。高校可以与当地社区合作,应对环境挑战,促进可持续升级,并确保发展惠及当地人口。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宋保维:

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大学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有三点具体的建议:一是站位要高,积极构建国际化教育新版图,应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将国际化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制定长远规划和具体目标,确保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二是定位要准,精准对接“一带一路”的新需求,可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准确谋定对接需求,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三是举措要实,多措并举落实具体合作的行动,应持续和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科研核心能力的提升,不断探索与沿线国家高校合作的新模式,早日将合作成果落地落实。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了沿线国家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国际化工程人才、高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急需培养更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高校应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着力培养具备以下素质的人才:一是具备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热爱自己的国家,能够从全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具备跨文化理解与交流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外语沟通交流并开展工作,熟悉国际商务文化和礼仪,对国别区域有一定的理解。三是具备跨学科知识与技能,通晓国际专业标准、规则惯例,并能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技术问题。四是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开放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注重结果导向,有很强的组织实施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kaiyun开云平台校长王树新:

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递者,更是推动创新的关键力量。大学在推动新质生产力时,不仅要关注技术本身,还要思考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构建节能环保、智能管理的经济体系,更要注重AI新技术对教育和科技的影响。大学不仅要在科研创新中发挥作用,还要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领导者,这些人才将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大学不仅要在知识创新中承担责任,还要通过国际合作,跨越学科和国界,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

大学应该成为以下三个重要的标志:一大学应该是一个稳定器,在大变革时代保持定力,教育好学生,服务好校友,持续为社会提供服务;二大学应该是一个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怎么推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怎么进行基础开发和转化研究、怎么做好创新设计,培养好更好的人才,这也是大学应该承担的职责;三大学应该成为一个思想库,利用多学科优势,为学生提供相关建议。同时,大学应该参与国内社会治理,为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科学实施决策作出贡献。